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慈善网  >  慈善资讯 > 慈善聚焦  > 正文

让慈善文化进校园成为教育新亮点

更新时间:2020-12-17    内容来源:   

  近年来,京口区高度重视校园慈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慈善文化有机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慈善教育,感受慈善力量。区慈善总会会长贾国祥介绍说,区慈善总会与区教育局紧密协作,精心打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特色活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京口区教育局局长郭先武认为,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倡导的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慈善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在孩子心中播种爱的种子、灌输爱的理念,让慈善之花在京口的每一个校园绚丽绽放。

  开展慈善教育 播撒爱的种子

  自2016年以来,该区在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年定期开展“五个一”慈善活动,即悬挂一条慈善内容宣传横幅、举行一次慈善主题宣讲活动、组织一期慈善宣传教育展板、发放一份慈善宣传材料、举办一次慈善“一元捐”,“五个一”慈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系统慈善工作的深入开展。 截至目前,慈善“一元捐”活动已累计募集善款14.68万元。

  立足课堂学习慈善。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充分挖掘慈善元素,教学中渗透慈善理念、慈善人物和慈善行为的介绍与引导,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中山路小学将慈善教育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在学校编撰的《古诗文诵读选本》校本教材中,从《论语》《孟子》《朱子家训》等中华经典中摘选与慈善有关的诗文,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慈善文化”。

  专题教育感受慈善。抓住每年“中华慈善日”“中国儿童慈善日”“世界红十字日”等重要节点的教育契机,全区各学校通过集体晨会、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绘画比赛等形式,广泛开展慈善教育。八叉巷小学邀请社区居民—— “感动镇江十大人物”之一的怀民到学校参加“感恩社会、情暖人间”慈善主题班会,给学生讲述大爱故事;江科大附小以“八少年雷锋班”德育教育为抓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公益课程;红旗小学评选“爱心好少年”,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争做慈善标兵。

  爱心活动践行慈善。引导学生参与行动是开展慈善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香江花城小学五(1)班学生赵刚(化名)身患重病,学校第一时间发起募集善款活动,时间不长就募集善款约35万元,在赵刚基本康复后,负责管理善款的校家委会,又将余下的24万元善款转捐给区慈善总会。京河路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师生开展“我给环卫工人送羊汤”活动,给寒冬中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送去温暖。江科大附小“慈善义卖”活动已持续多年,共筹集善款近8万元,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这笔善款,对新疆克旗萃英学校的两名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帮扶,为甘肃白水瓦寨小学捐建了班级图书室等设施,还为湖北省黄石市白沙镇山口小学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

  打造慈善基地 发挥示范作用

  谏壁中心小学地处京口最东部,是一所典型的位于城郊接合部的乡镇学校,随着谏壁地区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外来人口不断增加,该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已超70%,由于生活环境较差、流动性较大,造成了很多学生文明礼仪、道德素质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该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经过深入思考,该校决定从慈善文化建设入手,把慈善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据了解,从2018年起,在市、区两级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下,该区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着力将谏壁中心小学打造成为“镇江市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从而为谏小学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适合的教育。

  营造浓厚氛围。将整个教学楼纳入基地环境文化建设范围,按楼层分别设计为四个主题,一楼为“知礼至善”、二楼为“文化传善”、三楼为“生态共善”、四楼为“励志扬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慈善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了包括慈善文化长廊、慈善书吧和慈善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在内的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教育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

  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慈善校本教材《善行天下·爱满人间》,整本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有慈善知识和慈善故事的宣讲,也有慈善活动方案与慈善主题活动设计,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慈善教材出版后,迅速在全区各中小学进行推广,做到全区各校三年级学生人手一本,同时将该教材的教学纳入到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力保障了慈善教育进课堂、进课时。

  发挥基地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师生和社会群体在基地接受到慈善文化的熏陶与洗礼,慈善基地主动向社区开放,定期组织区内学校到基地参观学习,同时还先后接待了来自省、市慈善总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的嘉宾,市级慈善基地的教育功能辐射面得到进一步扩大。

  推进慈善项目 关爱特殊孩子

  连日来,“给星星的孩子一份憧憬——小星星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据项目实施主体——京口区特教中心校长陆日成介绍,该项目是区慈善总会、区教育局联合与腾讯99公益平台发起的,平台上线当天就超额完成募集善款目标60万元,目前大器械运动康复室、乐高益智训练室改造工程已竣工,设备已到位,个别化评估软件系统的引进以及教师和家长培训工作正在进行,近日可望投入使用。

  据了解,京口特教中心现有学生89名。在校学生都为中重度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帮助这些学生受损的智力能得到修复,初步掌握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以期达到自强自立、自食其力的状态,是学校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区慈善总会协调市慈善总会,先后对学校捐助了一批项目:2011年,捐赠价值11万元的电子琴、架子鼓、电贝司等乐器,帮助学校建立了“慈爱音乐室”;2013年,捐助35万元,支持学校建设“花卉园艺实训基地”;2015年,捐资30万元,扶持学校建设了“爱心启智手工坊”,包括烘焙坊和手工串珠室;2016年,捐助10万元,帮助学校建成了“食用菌实训基地”;2019年,捐助15万元,帮助学校建成了“慈善项目产品展示厅”;2020年,捐助20万元,帮助学校建成了“陶艺吧”。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7个项目。

  陆日成介绍说,市、区两级慈善部门资助的助残项目,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学校还将这些项目延伸向残疾人开放,向普通中小学生开放。从2011年至今,这些项目已惠及本校特殊智障学生200多人,惠及社会残疾人400余人,惠及普通中小学生6000余人。

  近年来,京口区高度重视校园慈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慈善文化有机融入教育体系之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慈善教育,感受慈善力量。区慈善总会会长贾国祥介绍说,区慈善总会与区教育局紧密协作,精心打造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特色活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


作者:陈茜如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