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慈善网  >  慈善资讯 > 慈善聚焦  > 正文

数字民政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更新时间:2024-06-26    内容来源:中华慈善总会   

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主动顺应时代发展,以打通“互联网+民政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核心,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民政领域治理和服务,积极探索建设“数字+服务+治理”现代民政生态系统的新路径,不断提升民政系统服务效率。

线上服务 帮老人融入智慧生活

  近日,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的黄女士向当地民政部门咨询为父亲申请助浴服务事宜时得知,家属可以直接从“南宁数字民政”微信公众号进入办事大厅,点击“我要办”养老服务板块的“老年助浴申请”服务事项,按照步骤填写相关信息,等待民政部门线上审核通过后即可收到申请预约服务短信通知。“有了数字化信息的‘牵线’,市民办事渠道越来越便利。”黄女士高兴地说。

  据了解,除了可以在线申请办理老年助浴服务,在“我要办”养老服务板块中还设置有养老机构地图、公益性床位轮候申请、长者饭堂查询、高龄津贴生存认证、居家养老服务预约等服务事项。群众只需轻点手指,即可在线完成申请和认证,以及基本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等服务,极大满足了群众办事需求。

  在重庆市,市民政局将数字重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务实推进,初步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深化“一件事”场景应用,稳步推进民政整体智治取得实战效果,以数字化赋能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实施“数字民政”项目,扶残助困、公民婚育等“一件事一次办”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区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动态监测 助力分类精准帮扶

  从茫茫人海中找到困难群众,是开展精准救助的关键。福建省宁德市民政局给出的答案是“大数据”和“铁脚板”。宁德民政在福建全省率先自主开发“助扶宁”社会救助自我甄别小程序,方便困难群众实现社会救助政策“一键甄别”。小程序上线以来,已有2700名群众运用小程序进行“掌上”甄别。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共摸排5497人,纳入低保113人,特困3人,低保边缘家庭44人,给予临时救助231人次。

  宁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站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利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城管、公安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特点分析,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易滞留重点区域巡查,截至目前,发现并救助、劝导流浪乞讨人员43人。

  另据了解,宁德市通过推行“一主动、两及时、三精准”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建立了市级“数据比对+线索倒查”,县级“动态监测+救助响应”,乡、村级“入户排查+及时受理”的多层次主动发现网络。同时,通过加强与残联、人社、住建等部门数据共享与交叉比对,定期对各地疑似困难对象进行摸排。

  在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探索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人工智能+”行动,构建了纵贯市、区、镇街、村居的“穗救易”智慧中枢。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聚焦社区困难群众中“沉默的少数”,依托“上海社区云”新版居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完善主动发现、资源统筹等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推动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更精准。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各地通过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深化“一件事”场景应用,稳步推进民政整体智治取得实战效果,以数字化赋能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迎迎  编辑:汤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