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萧山慈善网  >  慈善资讯 > 慈善掠影  > 正文

把帮扶送到“家”!区慈善总会慈孝堂慈善扶困种植基地正式签约,首期帮扶20户困难家庭

更新时间:2022-01-10    内容来源: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萧然大地,楼塔镇大同一村的沈大伯喜笑颜开,最近,他种植的豆苗长势喜人,马上能赚到钱了。这得益于慈善扶困种植基地的扶持。

8.jpg

继在益农镇三围村建立芹菜帮困基地、扶困助残基地,在靖江街道建立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后,区慈善总会开年又有新善作,成立区慈善总会慈孝堂慈善扶困种植基地。

IMG_4296_副本.jpg


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王珠瑛为慈孝堂董事长楼中平颁发奖牌

成立第四个扶困基地  首期帮扶20户困难家庭

如何才能真正把帮扶帮到困难家庭的心里?如何让困难家庭有尊严地赚到钱?早在豆苗基地成立之前,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王珠瑛、会长汪柏遂就专程赴楼塔镇,与分会商议共同出资在楼塔打造全区第四个扶困基地,并前往合作对象慈孝堂进行考察调研;捐助科多次与慈孝堂对接,提出意见建议;楼塔分会仔细排摸,选择亟待帮扶的困难农户。

IMG_4259_副本.jpg

1111.jpg

签约

经过数月的沟通、交流、指导,今天上午,萧山区慈善总会和楼塔分会与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孝堂)三方签订帮扶协议,共同打造豆苗种植基地,扶持困难群众共同致富。

首期计划帮扶20户困难户,由区慈善总会与楼塔分会共同出资30万元。

根据协议,慈孝堂以成本价为困难家庭提供生产设备,并进行技术指导、负责豆苗收购,每年可帮助农户增加1万元收入。

55.jpg

“为助力共同富裕,我们企业希望承担起社会责任,尽自己的力量,响应慈善总会的号召,从‘输血’到‘造血’,给当地的困难家庭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技术,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增加贫困户的自信心。”慈孝堂董事长楼中平说。

从“造血式”扶困到“输血式”扶困  齐赴共同富裕之路

困难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可以足不出户实现自力更生,创收改善生活,区慈善总会这次确实是把帮扶送到“家”了。

4.jpg

大同一村的杨大伯家成为最先帮扶的对象之一。杨大伯今年59岁,上有八九十岁的老父母,下有12岁的小孙女,两年前妻子中风瘫痪后,本来做水电工的他只得留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目前全家靠妻子2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经济陷入困难。

经过区慈善总会和楼塔分会的考察后,杨大伯被列入帮扶对象,慈孝堂给杨大伯送来了不锈钢架、盆子等设备及种苗,还一对一向他传授了种植方法。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杨大伯在屋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塑料大棚,将90盆豆苗盆搬到里面摆放好,并记得每天浇三次水。如今四五天过去了,豆苗长势良好,马上就可迎来第一茬收割。

6.jpg

“种植豆苗很省心,每天只要浇水就好,不影响我照顾家里。感谢政府和区慈善总会的扶持,通过种植豆苗,每年能为家里增加1万元收入,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杨大伯的话里难掩激动。

7.jpg

在方大伯家的架空层平台里,我们同样看到了一排排不锈钢架子,盆子里的豆苗绿茵茵一片。原来,方大伯的儿子得了重病,花去巨额医疗费,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在区慈善总会的帮助下,方大伯种起了豆苗。“让我们尽管种,能赚钱,我相信你们。”方大伯感谢慈善总会给的这个机会。

9.jpg

“这几年我们楼塔分会的救助模式属于“输血式”救助。现在,我们在区慈善总会的指导下,与慈孝堂合作,成立慈孝堂慈善扶困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户创收,让他们享受到‘造血式’救助模式带来的好处。”楼塔分会常务副会长沈佳明表示,这样的“造血式”扶贫有利于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为助力共同富裕,结合萧山实际,区慈善总会开拓基地救助模式,从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并重转变。总会希望,在各方帮扶下,困难家庭通过自身努力,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齐赴共同富裕之路。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共富路上善先行,让慈善在助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中彰显独特的价值。



作者:  编辑:慈善网管理员